- 民國七十六年春節,孔祥典、蔡座伉儷偕三子二女在榮譽新村自宅前拍攝全家福。
榮譽新村 往日情懷
【作者速寫】孔祥典先生,先後服役陸軍和憲兵計廿六年,歷經抗戰、戡亂。退伍後,偕妻賣饅頭、送醬油、送報紙、做小生意…,辛苦撫養五個兒女長大,直到民國九十年間退休。
榮譽新村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灣橋村,往阿里山小火車鐵路旁,距離灣橋街道很近。是一座很小的陸軍竹籬笆老舊木造眷村,樑柱都用木頭支撐,屋頂覆以瓦片,除了三尺高的磚牆,餘皆以破開的竹子混和泥土、白石灰泥塗抹而成。
全村計廿戶,每戶只佔十坪半的一大間。沒有自來水設備,全村人飲水,全靠裝設於兩排房屋中間的兩台壓水機供給。廁所是全村共用,因用水困難,也無法講究衛生。
住進榮譽新村的眷屬,除了張全祿夫婦和李冰清夫婦,是由大陸一同來臺的老夫老妻外,其他都是來到臺灣才結婚的,而且夫妻年齡的差距,多在十幾到廿幾歲不等,這種老夫少妻、芋仔和番薯結合的情況,也算眷村一項特色。
榮譽新村雖然不大,人數也少,但每到農曆年,仍非常熱鬧;自除夕開始,家家戶戶要貼上自己寫的春聯;到了晚上,準備一頓豐富晚餐,全家圍坐桌前吃年夜團圓飯,餐後大人們守歲聊天,小孩放鞭炮、玩紙牌,直到午夜十二時,鞭炮聲響個不停。初一早上,全村已整理的煥然一新,按習俗,鄰居相戶拜年的人在村中越聚越多,形成一年中最熱鬧的場景和最長的歡樂時間。
我們家在民國五十八年十月十日搬進榮譽新村,那時先把一大間房屋隔成一間客廳、兩間臥房和一間廚房。房子很小,但房子前後的空地,卻有房地三倍大,我們用磚塊在空地上圍成了前後院子。
房舍就如此簡單地安排住下,總算解決了婚後幾年來隨軍遷移的困擾。
當年,長子令文、次子令武和長女素蘭幼小,房子還夠住,後來添了次女令華和三子令斌,兄弟姊妹五人,一天天長大,便不夠住了!
於是我們在屋後增建了二樓,樓上樓下計六大間四小間,不但每人都有房間,而且客廳、餐廳、廚房、衛浴、儲藏室和祭祖供桌,一應俱全。
同時,因著社會的進步和國軍的照顧,每家都裝設了自來水和抽水馬桶。
除了整建房舍之外,再利用院落空地,修建花圃,培植桂樹、玫瑰、茉莉、紫藤和各種不知名的花花草草。後來,桂樹長到一丈二尺多高,枝繁葉茂,夏秋之際,開滿白色帶黃的花朵,陪襯著其他花色,滿園芬芳。
物換星移,由於嘉義市眷村改建,榮譽新村重新在嘉義市建成十三層樓的「精忠新村」,我們也在九十二年六月廿日搬遷了!
當家人在新家祝賀我八十歲生日時,不由得憶起住了卅三年八個月又十天的榮譽新村;現雖拆除,往日情景已烙印腦海,永難忘懷!(點閱次數:449)